温润如玉绽昙花 ——记永不言败的铁饼冠军王彦章
王彦章简介
王彦章,男,1991年5月生,肢体残疾,运动员。13岁时进入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从此,踏上了充满挑战与艰辛的竞技体育之路,代表中国队到世界各地参加竞技比赛,赢得了诸多荣誉。伦敦残奥会上,摘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为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增添了光彩。
温润如玉绽昙花
——记永不言败的铁饼冠军王彦章
夜深人静时,它会以惊人的速度奇迹般地怒放,展姿秀色,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在胜利的炫耀光环下,成功者的灿烂笑容就像昙花一样,在幸福绽放的瞬间凝聚了几多汗水和泪水,几多梦想和屡战屡败的坚持。待到动人心怀时,阵阵清香散发在空气中,沁人肺腑,就连星月的光辉也黯然失色。
王彦章因出生时体型巨大,足有九斤四两,导致难产险些夭折。长到第13个月时,一次感冒引发的高烧持续了好几天。虽然烧退了,人也康复了,母亲总是感觉有些异样。因为症状不明显,儿子长得又壮实,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3岁那年,幼儿园老师发现他走路不平稳,很容易摔跤,建议家长赶快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经过医生的鉴定,他患的是痉挛性脑瘫,无法根治,只能做康复性治疗。鉴定结果就像一颗炸弹,扰乱了平静、美满的家庭生活。为了给他进行康复治疗,父母亲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尽可能排除他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在充满爱的家庭里,疾病没有在小彦章的心灵蒙上阴影,他开朗乐观地成长着。
上小学以后,父母亲并没有因为他身患残疾而放松要求,而是更加严格了。母亲总是严厉要求他在生活上养成独立自理的习惯,在学习上要自觉、要刻苦,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他很不理解,心里很难过,以为大人因为他身患残疾,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疼爱他了。有一次放学,天很冷,雨很大,母亲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来接他回家,由于路面很滑,两个人连人带车摔倒在水坑里,母亲很艰难地爬起来,将雨披给他披上,自己却淋着大雨,推着他继续往家赶。望着妈妈坚强的背影,小彦章哭了,终于明白母亲是一直疼爱他的,对他严格要求是为了培养他独立坚强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母亲的严格要求,成就了他顽强拼搏和永不言败的性格,也改变了他以后的命运。上了初中,他被母亲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母亲很清楚地对他讲:“你人残志不能残,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尽快适应这里的新环境,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你要为自己、为我们、为残疾人争口气。”想着自己将要离开熟悉的伙伴、同学,他的心里很是不快,看着眼前正在训练、比他大好多的哥哥姐姐,他心里更是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能不能融入这个陌生的团队。他想对妈妈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到原来的学校去。可就在这时,训练场上传来一阵呐喊声,他看到了大哥哥大姐姐整齐有力的训练场景,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裳,他们仍然不知疲倦地一遍一遍地练习着。他完全被吸引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内心感到了强烈的震撼。妈妈又鼓励他:“同是残疾人,你看他们多勇敢。他们行,你也行。妈妈相信你,儿子加油!”他下意识地点点头,从此踏上一条艰苦而又漫长的体育之路,在疼痛中孕育着生命的奇迹。
刚开始训练总是找不到感觉,无论从什么角度练习,都十分别扭,更不能独立完成一个动作。教练手把手地教他,一次、二次、三次……在教练无数次不厌其烦的指导下,他找到了训练的感觉,终于能掌握各种训练动作的要领了。田径训练场上,当他看到铁饼从运动员的手中掷出,急速向前,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时,王彦章兴奋不已,那“一刹那”的感觉让他下决心选择了铁饼这个项目。但是,在训练场上的“首秀”让所有人看了都为他捏一把汗,由于用力过猛,自己又没有很好地控制,铁饼出手后,竟没有向前方飞去,而是掉到了身后的跑道上,把在场的教练和队友们都吓坏了,一阵惊慌过后,大家突然朝他大笑,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此时的他恨不得地上能有一个洞,他要钻进去。
接下来的训练他一次一次感到失望。铁饼在手里一点儿也不听话,抛出去没有远度不说,角度线有时会向左、有时会向右,足有120度。正式比赛中的规定,抛出去的角度线只有30度,否则,无论抛得多远,超出30度的角度线,就不会记录试投的成绩。为了帮助他克服这个困难,每次训练,教练会在他的右方插上一根竹竿作为标记,当动作在最佳时机时再让他放手。又在他所能投到的最远处插上一根竹竿,叫他向竹竿投掷,以提高投掷的准确度。一次次练习,反反复复投掷,他慢慢地找到了感觉,发挥也开始正常了,渐渐进入训练的轨道,投掷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他的信心开始提升,教练也对他充满了信心。
一年后,他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兴奋得失眠了。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我要好好比赛,争取拿到奖牌!人声鼎沸的赛场上,他看到一个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开始紧张了,原先的振奋和激动也不见了。由于对比赛毫无概念,没有赛场经验,第一次站在赛场,腿也发软了,他的自信心逐渐被摧毁,最终发挥失常。结果,连前八名都没有能够挤进。
沮丧地回到上海,在教练的鼓励下,他放下了包袱,埋头继续苦练,每天开始上百次上千次重复投掷动作,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两年后,他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面对对手,他已经不是两年前的他了,他已有了成熟的心态,有了满满的自信,有了舍我其谁的勇气,他赢了,赢得了第一枚金牌!带着喜悦再一次回到上海。接下来,他的训练强度不断增加,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受伤也是难免的,由于用力过猛,他扭伤了腰,但为了不影响训练,他瞒着教练坚持训练。每次投掷伴着剧烈的疼痛,一直痛到摔倒在地。后来被教练发现了,教练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诉他这样做不但提高不了技术,而且伤势加重的话情况会更加严重。教练还每天早晚两次为他涂药,缓解疼痛,带他进行康复训练,他很快就康复了,又投入到正常的训练。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他再次拿下金牌!
2008年北京残奥会来临,他抱着强烈的期盼,信心百倍地等待参赛的邀请和国家队集训的名单。然而,国家队集训公布的名单里却没有他的名字,看着队友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带上行李前往集训基地,他的心里满是羡慕和沮丧,他想不通,这么多年来的拼搏不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次梦想吗?他失去了方向,开始消沉了,父母亲得知了情况,对他进行耐心的引导,母亲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次没轮上不要紧,你可以为下一次做更好的准备呀,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教练也开导他,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是男子汉了,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哭泣,就沮丧,你要学会勇敢地面对一切,你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你,你必须要学会坚强!”
时间在悄悄地流逝,又是三年的刻苦训练。经历了一次次挫折的王彦章成熟了,心理素质强大了。三年里,他揽获了国内各项赛事的奖牌,从前让他感到害怕的对手现在开始畏惧他了。2011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他还拿下了铁饼和标枪两枚金牌,并打破这两项的世界纪录。伦敦残奥会临近了,这一次,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等待祖国的召唤,期待梦想的实现。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家队集训的名单里出现了他的名字。多少的汗水,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圆梦的这一天。在集训一年里,他没有回过家,他要投入紧张的训练,要让梦想在这里起航!
2012年8月,伦敦残奥会的耀眼灯光,让人无比震撼和兴奋。标枪是他的第一个比赛项目,在前三轮的比赛中他的状态极佳,轻松名列第一,并超出世界纪录两米。当看见电子屏幕上显示自己排名第一时,他洋洋得意,认为奥运金牌唾手可得。因为排名第一,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比赛。他很轻松地坐着看其他选手比赛,忘了做赛前热身。英国的昼夜温差较大,冷风早已将他的热量吹散,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僵硬。排名第二的选手上场了,他还是不以为意,选手最后一次投掷,奋力一掷,反超了他的成绩,他还是不担心,认为只要自己上场就能超越对手。他上场了,身体传递的信息是:全身无力。无论怎么发力,就是使不出劲来。虽然还有三次机会,但他已经彻底不在比赛状态了。他输了,输给对手7厘米,满以为能到手的金牌转眼变成了银牌,多么不甘心和痛恨自己啊,他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惨痛的教训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他还有一个比赛项目——铁饼比赛的时间临近了,人生可以失败,但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失败两次,他暗暗下定决心:铁饼这个项目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他将所有的不甘心和痛苦全部宣泄在充满力量的训练上,他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开始比赛。第一轮比赛后,他的排名又是第一,并超出原来的世界纪录6米,这次他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至始至终做着热身运动。排名第二的选手试投,掷出了个人的最好成绩,刷新了纪录,完全沉浸在喜悦中。此时的王彦章,面对对手的冲击,冷静、沉着,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以舍我其谁的霸气,奋力投掷,铁饼在空中画出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线——49.07米,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那一刻,全场沸腾,那一刻,巅峰时刻。他冲进赛场,披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激动的心情和沸腾的赛场,无以伦比,无比美丽。他赢了,赢在拼博赶超的坚强意志,赢在永不言败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