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写人生——记著名书法篆刻家刘训礼

发布日期:2017-07-18

刘训礼简介

刘巡礼,男,19571月生,肢体残疾,擅长治印、兼通书画。师承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刘华云、艺术大师钱君陶。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外名人研究会特级书画师。


 

一撇一捺写人生

——记著名书法篆刻家刘训礼

 

书写一个字,很简单,一撇一捺,看起来容易,但是要写得好、写得漂亮,写得遒劲有力,蕴含让人心旷神怡的气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常说字如其人,人生的精彩同样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升,才彰显更高的精神境界和做人的气度,让生命源远流长,酣畅浑厚。

书法篆刻家刘训礼,出生半年后就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小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与小伙伴们一起正常的玩耍。他的爷爷读过书塾,喜欢书法绘画,于是总是喜欢呆在家里的刘训礼耳濡目染的时间久了,也信笔涂鸦起来。爷爷见他很聪明,又有灵性,于是教他开始写字和画画。还记得爷爷教他写的第一个字就是 “人”字,刘训礼认为太简单了,很快就写好了,但爷爷却让他反复地练习了好多天。爷爷经常会站在他的身后,看着他写字,趁他不注意,冷不防抽取他手中的毛笔。“爷爷为什么要抽走我手里的毛笔?”他奇怪地看着爷爷。爷爷将毛笔还给他,微笑着对他说:“手握毛笔要有力度,才不会被人轻易地抽走。落笔要稳健、踏实,写出来的字才会漂亮。做人也是一样,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爷爷从练字说起,循循善诱地给他讲做人的道理。时间长了,他手中的毛笔再也没有被爷爷抽去,字也写得越来越有进步。

1969年,刘训礼在上海读完小学后,就随父母支援“小三线”建设,全家由上海迁居至浙江昌化山区的工厂,在那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中学里每天下午的毛笔课是他最喜欢的,也为他今后的书法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他工作再忙,都从来没有间断过练习书法。因为那时的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他舍不得用练习书法的纸张,总是找来废旧报纸进行大量的练习。为了提高书法水平,他不顾自己身体的残疾,常常要走到十里之外的小镇上去买字帖,回家后照着字帖反复临摹。有一次,邻居的叔叔下了夜班回家,见他家的灯还亮着,探头进来一看,他还端坐在桌子前认真写着,颇为惊讶他的痴迷和毅力。只要付出努力,总会得到收获。1981年,他的书法作品《华光普照》第一次在他所在工厂举办的“建党60周年书画展”中获得了二等奖,同事们都很敬佩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增添了他要在艺术的道路前进的动力。

刘训礼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总是不甘满足,因为书法艺术与篆刻艺术是分不开的,书法作品上加盖篆刻印章如同画龙点睛,所以又他开始自学篆刻。没有印石,他就经常一个人跑到工厂附近的大山捡石头用来练习刻章。行动不便的他每次到山里捡完石头后,总是提着满满的两袋石头回来,这对正常人来说都已是十分疲惫。然而,对于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书法艺术的他来说,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坚信,再长的道路,只要迈开双脚,即使一步一拐,也能走到目的地。初学篆刻,不熟练的技法难免把自己的手指划伤了,却还是进步不快。也许是他的自强不息感动了上天,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篆刻家徐梦嘉老师和书画家刘华云教授。他虚心地向两位前辈求教,克服了身体残疾带来的所有困难,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他的书法和篆刻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87年,他回到上海工作,与在复旦大学执教的刘华云教授可以经常见了,于是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总是坚持按时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刘华云教授的住处拜师学艺。有一次,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也没有阻挡住他学习的决心,在狂风暴雨下他按时到了老师的家里。刘教授被他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用心指点,还特地泼墨挥笔,书写了一副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赠送给他,激励他继续努力,争取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19944月,他篆刻的《百寿印》和微雕茶壶,入选到《中日障碍者友好作品展》中,并随上海市残联访日团出访日本,得到了尼崎市市长的接见。回国后,他工作的工厂工会,为他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展览,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200512月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赛”中,他的草书作品《赠汪伦》荣获优秀奖。2010年世博会期间,他代表残疾人艺术家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才艺展示,其中一幅作品《百寿印》被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永久收藏,为他的艺术道路又增添了一道精彩的风景线。他的许多作品都被授奖、展览、收藏,编入《中国残疾人书法家优秀作品集》、《中国当代名家珍品选》、《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他感谢社会各界对他的关注和关爱,感谢恩师多年来对他的栽培,更用感恩的心去做人和做事,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上海市“蓝天下的至爱慈善义拍中,他的《肖形印——猪年大吉》作品被拍卖到了两万元,《八仙石章》作品被拍卖到了五万二千元,全部捐赠给贫困地区的白内障老人、聋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奉献了一片爱心。他用笔书写人生,用刀镌刻精彩,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彰显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