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上海市杨浦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

2015-07-27

一、概况

杨浦区地处上海东北角,辖区面积60.61平方公里,共有12个街道(镇),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有7.6万余名残疾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1%,到2012年统计全区共有持证残疾人24273人,其中,肢体残疾人10899人,智力残疾人2836人,盲人1367人,低视力残疾人3644人,听力残疾人2048人,言语残疾人253人,精神残疾人2954人,多重残疾人272人,残疾人总数居全市第二,在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国家科技创新型示范城区转型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残疾人关爱事业的发展、分别荣获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先进单位”、“上海市残疾人之家”、“上海市推进残疾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工作先进单位”、“阳光之家”建设得到了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残联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阳光之家”管理人员代表中国走上联合国讲坛,展示了和谐杨浦建设的成果。

二、发展状况

(一)   社会保障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会以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全力改善残疾人民生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贫困残疾人帮困救助率、重残无业、大病重病医疗救助率、适龄困难残疾人助学受益率均达100%一是区财政、残保金和社会筹资共投入6312万元帮困金,1.2万余人次对象提供助医、助学、助困、助行等日常救助。二是加强专题调研,制定出台《杨浦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的宣传和督查力度,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四是深入开展“扶残助残春雨行动”,向316人次就读初、高中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残疾学生以及残疾人大学生共发放助学金70万余元,减轻学费负担。

(二)   康复服务

以实施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三级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以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示范型、其余5家作为标准型残疾人康复分中心开展创建工作,提升康复整体工作水平。每年开展对偏瘫、脑瘫、脊髓损伤患者等重点对象、重点人群以及辅具适配重点项目的康复服务,帮助补偿功能,减轻障碍。出台精神残疾人服药补贴政策,为低保家庭中的精神残疾人服药进行救助,标准为每年每人500元;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全额提前完成2011年和2012年政府实事项目,全力推进2013年政府实事项目,已分别为6300余人次提供重度残疾人免费体检、辅助器具适配、低视力筛查并配发助视器和居家养护等服务,免费和补贴配发助视器826件。围绕爱耳日、爱眼日、自闭症日、六一儿童节、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开展残疾人节日主题活动,提高康复工作知晓率。举办“杨浦区残疾人辅助器具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市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两年共投入康复经费2600余万元,先后为260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了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2012年人均康复经费达14.13元,实现有需求服务对象的全覆盖。

(三)   教育

联手教育部门,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杨浦区残疾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库,信息共享,为轻度残疾儿童落实随班就读,让中度残疾儿童在特殊学校就学,对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推进医教结合,组织康复专家定期到特殊学校进行专业辅导,促进残障儿童少年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联手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杨浦分中心,开办52名残疾学员参加的两期社工大专班,联手上海东亚进修学院(杨浦区残疾人职业培训分中心),开办24名残疾学生参加的学历教育班,提高残疾人整体受教育水平。

(四)   职训就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为目标,组织74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参加高等学历教育。组织1291人次有就业能力残疾人开展电脑、烹饪、手语、花卉等免费技能培训,增强能力素质,提升“造血”功能。宣传《残保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每年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通过集中安置、分散推荐、非正规就业、自主创业等多元化就业途径,使220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每年,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为100%

(五)   公共服务

整合96890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建立残疾人信息库,提供集政策咨询、生活照料、康复医疗、心理慰籍、社区服务、应急求助等菜单式、便捷式服务。在全区图书馆开设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盲人朋友开辟了读书学习的场所,覆盖率达100%阳光之家:组织专业机构对全区12个街镇“三阳”机构开展规范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延吉街道“阳光之家”、“阳光基地”创建为全市首批规范化建设示范街道。组织学员代表参加市融合活动成果展示会,荣获特色组织奖和团队融合奖、创意融合奖。阳光基地:通过开展职业康复、就业援助及简单劳动,使450余名各类就业困难残疾人在基地既得到康复护理、技能训练。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单项和综合劳动技能比武,提升技能水平。共推荐了98名学员进入社会企业就业。通过社会组织寻求企业合作,创新劳动服务项目,提升残疾人劳动产品附加值,实现12个街镇阳光基地的简单劳动项目全覆盖。阳光心园:加强社会组织承接的指导、协调与服务,在全区开展社会组织参与管理试点工作。举办阳光心园康复成果巡回展、阳光心园学员歌唱比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配合市残联开展“五常法”示范工作,推进阳光心园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康复质量。殷行街道阳光心园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示范型阳光心园。

(六)   宣传文化教育

聚焦国际残疾人日、国际聋人日、国际盲人节、全国助残日、上海助残周等残疾人节日,依托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媒介作用,通过举办残疾人自强不息报告会、残疾人读书节、协会大联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力宣传我区残疾人事业,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和扶残助残新典型。组织残疾人文艺体育骨干参加各市、区举办的文艺汇演,分获团体和个人名次,展现残疾人特殊才艺。在全国特奥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节等重大节点,指导各街镇因地制宜组织各类残疾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化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进社区、进家庭。举办杨浦区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各类残疾人1000余人次参加比赛,提升残疾人身体素质。选送残疾运动员参加伦敦残奥会,荣获一金一银,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

(七)无障碍环境建设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目标,严格执行无障碍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对区域内行政办公大楼、政务中心、大型商业街区、地铁沿线等公共场所的主要通道,进行无障碍改造。为全区68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其中:普通型653户、提高型33户),实现有需求、有条件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全覆盖。加强与区有关执法单位的协作,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文明和谐环境。

(七)   信息化建设

以残联网站为载体,及时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加强对残疾人基本信息的动态管理,提高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的服务能力。推进机关内部及与基层残联交互信息的无纸化进程,提高OA办公平台和业务子系统的使用效率。自编《阳光飞翔》专刊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书》,全面报道残疾人工作状况。健全区、街道残疾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服务“一门式”、“一口式”信息化服务,其中23项业务下沉社区事务受理中心,17项业务做到了全区通办。加强与民政、社保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用。

(八)   维权工作

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举行残疾人法律知识讲座,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律,增强残疾人知法守法意识;发挥区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分中心的作用,促进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调合作,为残疾人开展“优先、优惠、优质”法律服务。共为205人次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为残疾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余件;接待处理信访2064人(件)次,信访处理率、按期率均为100 %;为5831名残疾人发放了残疾证和盲人乘车证,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九)   组织建设

成功召开区、街镇残联代表大会,配齐配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性廉政教育、组织生活会、读书交流会、主题文化体育活动和踏青活动等,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助残员社工知识培训、管理和考核,优化队伍年龄、知识结构、提升工作效能。完善专门协会组织网络,活跃协会工作,分类组织残疾人开展读书、座谈、参观等活动,团结教育残疾人。积极推进残疾人工作社会化进程,投入230余万元就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评估等13个服务项目与6家社会组织签约购买服务,进一步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